All You Ni

All You Ni

尼在想什麼?

How to Evolve 進化的終點: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How to Evolve 進化的終點: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延續上一篇:How to Evolve 如何進: 在 Daniel Gross 會談論到進化(Evolve),其實是因為提到了 Kegan's Theory of Adult Development (成人的心智發展理論),我覺得也讓我很有共鳴。 根據這個理論,人的心智發展有五個階段 1. Impulsive mind(衝動心智) * 多數的嬰兒在這個階段,被動物性的情緒、衝動控制 2.Imperial mind(帝國心智) * 少數成年人停留在這個階段・他們相當自我中心,只注意個人的利益/個人需求立場,沒有能力去看到另一個角度需要,不注重團體利益 (多數成年人離開前兩階段,不多討論) 3. Socialized mind(社會化心智) * 多數的成年人,會進入社會化心智,但同時「停留在」社會化心智
5 min read
How to Evolve 如何進化:專注在那些你真正在意的事情

How to Evolve 如何進化:專注在那些你真正在意的事情

最近看 Daniel Gross 的 《How to Win》,覺得對 <How to Evolve > 這張投影片裡面提到 2 個點,很有感觸。 其中一個是「停止問一些你不感興趣的問題。嘗試從他人身上問一些你真正最感興趣的事」 (Stop asking questions you aren't interested in. Try to ask the most interesting question you can of others)很符合自己最近的心境。 想到自己長久以來,遇到問題時,都很習慣透過自己探索研究、閱讀、上課的方式來學習。即使需要幫助,也會因為擔憂或焦慮,而不敢把困擾拿出來與人討論。 但最近深刻意識到
3 min read
2023 BLACKPINK 高雄演唱會

2023 BLACKPINK 高雄演唱會

週末去高雄看了BLACKPINK 演唱會 不過演唱會當天,我才在火車上補她們 Netflix 《Light up the sky》紀錄片,惡補一下大家的臉,然後還搞不太清楚 Jennie 和 Jisoo 誰是誰(完蛋,會被沒買到票的粉絲暗殺....) 紀錄一下心得 ▌見識 Girl Crush 文化 一開始會對BLACKPINK 演唱會有興趣,是因為剛好看到有篇文章討論韓國的「Girl Crush」風潮(一種吸引大批女粉絲的崇拜或欣賞的風格) 文章提到,以前韓國女團比較服務男性市場,因此要麽賣可愛清純、要麽賣性感,形象相當片面、單一。直到 2016 年 BLACKPINK 以 Girl Crush為風格出道,才展現了更多女性的多元面貌。 而這次實際看演唱會,確實也感受到BLACKPINK 成員,不是我之前對女團刻板印象的那樣只有性感 or 可愛(
5 min read
《如夢之夢》:讓我想離職的一部舞台劇

《如夢之夢》:讓我想離職的一部舞台劇

新年的第二天,去看了期待已久的舞台劇《如夢之夢》 簡單心得 整體感受就是2個字——「魔幻」,簡單記錄幾點 (複雜的心得放下面) * 舞台體驗很魔幻:因為四面都是舞台,觀眾要先走上舞台區,才能再下去道中間的座位(這可能是我人生唯一踏上國家戲劇院舞台的機會了XD)。也因為這樣的設計,時常會覺得自己置身於戲中。 * 演員近的魔幻:一開場,就有三十多個演員,出場包圍著觀眾,然後他們開始走路、跑步,甚至可以感受到那個舞台因為奔跑產生的震動。老實說,可以這麼近距離看這麼多演員,體驗他們創造的情緒張力、肢體表達、故事空間,真的是超過癮的體驗(我還看到有演員哭到鼻涕掉下來..超棒...) * 世界觀很魔幻:這是一個很浩大的故事,從下午2點到11點(中間有多次休息),地點橫跨台北、巴黎、上海,而且包含不同角色橫跨幾十年的人生。整場下來,覺得自己經驗了好多人的一輩子、生和死、年輕和老年、快樂與悲傷....。 《如夢之夢》:角色的輪迴 講完了簡單的心得,接下來是複雜心得(有劇透) 綜括整個故事,我感覺每個角色都有一個自己的「
8 min read
Disney+《洞穴救援行動》邊緣人也能拯救世界

Disney+《洞穴救援行動》邊緣人也能拯救世界

最近很喜歡Disney+《洞穴救援行動》紀錄片,記錄了 2018 年泰國 12 個小孩、1 個教練被困泰國清萊的「睡美人洞」(Tham Luang)的故事。當時,他們原本要去洞穴探險,結果回程時洞穴卻遭大雨淹沒。而更危機的是,雨季即將到來,洞內氧氣即將用盡。 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集思廣益,該怎麼把他們救出來。有人提議要鑽洞、有人想要抽水,但是難度都太高。 結果,最後真正幫助他們出來的是一群「洞穴潛水員」。洞水潛水跟一般潛水不同,洞潛的可見度低到靠北、需要不同的 know how,甚至需要準備很不同的設備。因為是個非常罕見的興趣,全世界擁有相關技能的人為數不多。就連最精良的海豹部隊,都有人因爲不熟悉洞潛,因此在救援活動中犧牲。 於是有人就訪談這些人「什麼樣的人會喜歡洞穴潛水呢?」他們回答 1. 有好奇心的人 以及 2. 需要別人認可但不擅於團隊合作的人XD 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分享,自己從小就是很不善用跟人互動,
3 min read
為什麼我們需要創作、需要想像?

為什麼我們需要創作、需要想像?

最近上劇本分析時,在分析角色時,老師會鼓勵我們要有想像力、要去創造。例如思考: * 角色的個性是什麼?她的目標、慾望、恐懼是什麼? * 她跟其他人的關係是什麼?會怎麼跟他人互動? * 她平時會穿什麼?會怎麼走路、怎麼進場? 藉此塑造角色,並且跟彼此討論。 雖然問的問題一樣,但是大家對文本的解讀都很不同。 以《女僕》這個劇本來說: * 有些人覺得,僕人跟夫人的先生有一腿;但其他人覺得,僕人只是單戀先生,先生沒有喜歡她。 * 有些人覺得,夫人很心機,把女僕玩弄於鼓掌;但其他人覺得,夫人只是嘴壞了一點,但她很無知,是個天真的貴婦。 在討論中,就會發現,雖然是同一個劇本,卻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角色與詮釋。 但同時,我內心也有一個很困惑、很不安的感覺。 我在想「為什麼我們要自己在這邊討論?」 上述的這些問題,不是問作者就好了嗎? * 女僕有沒有跟先生有一腿,這作者不是應該知道嗎? * 夫人究竟是心機女,還是刻薄天真,這作者不是應該知道嗎? 當然,
7 min read
【身體探索日記】從《四樓的天堂》到中醫:認識一套世界觀

【身體探索日記】從《四樓的天堂》到中醫:認識一套世界觀

👓這篇有點 geek,如果懶得看,可以直接跳到最後「心得」就好 最近剛看完《四樓的天堂》,謝盈萱主演心理師、黃秋生飾演推拿師,是一部講述人與人的關係、與自我療癒之道的戲劇(這一段維基複製貼上)。 然後每次看完,都好想要被黃秋生推拿(真的有這麼強的推拿師嗎?可不可以推薦一下...) 然後戲劇裡面,同時就會提到很多經脈的名詞,像是心包經、肝經之類的...就覺得很酷,很好奇那到底在說什麼 然後加上,自己作為一個偶爾會去看中醫、按摩的疲憊上班族(?),其實也是會對於他們口中的一些詞語非常的好奇。 像是中醫師,會邊把我的脈,邊若有所思地點頭 * 我:「那個...有摸出了什嗎?」 * 中醫:「氣血比較不足」 * 我:「恩....這樣啊...」(假裝懂了) 然後邊心想「欸,那個...氣血是什麼意思?是紅血球比較不足嗎...?」(中醫太強,不用驗血可以用摸的!) 或是,按摩師傅會邊按腳底,邊像算命似、很篤定的說
9 min read
【劇本分析課】第一課:相信你所在的空間

【劇本分析課】第一課:相信你所在的空間

繼表演課程之後,因為覺得自己很喜歡分析性的東西。所以這禮拜一開始,我繼續上了果陀劇團開設的劇本分析課程。然後第一堂課,意外發現,劇本分析的第一步,似乎跟日常解決問題的 「scoping (問題範圍界定)」有異曲同工之妙XD 劇本閱讀初體驗:霸氣女僕X傲夫人 第一堂劇本分析課程,老師帶著大家「冷讀」(cold reading) 劇本。就是跟組員輪流把劇本輪流閱讀出來,但不需要加上任何情緒或演技。 這次,我們讀的劇本是尚・惹內的《女僕》,開場前 10 頁,是 2 個角色在房間裡面對話,一位是夫人,另一位是女僕,然而他們的對話一整個撲朔迷離、莫名其妙 * 夫人很高傲和刻薄,台詞像是「住嘴,白痴!我的洋裝!(伸手)」、「(照鏡子)我真是漂亮。而你永遠不會那麼漂亮。」、「您的手!您的手別碰我!我跟您說的次數還不夠嗎!您的手有洗碗水的」 * 至於女僕...呃.
9 min read
什麼沒有正確答案?

什麼沒有正確答案?

最近常常聽到「沒有正確答案」 瑜伽老師,在課堂上說「姿勢沒有所謂的正確和標準,照自己可以做的就行了,沒有正確答案」,但說完,他就提醒大家要背要挺直、動作要跟著呼吸走。(乾!騙我!想說沒有標準答案,我就先躺下去休息了) 表演老師,在暖身活動時說「要把自己聲音、姿勢放出去,不要想對或錯,這沒有正確答案」,但下一個環節,當她開始講評大家的排戲時,卻說我們因為沒做空間定義、關係定義,所以觀眾看不懂(咦,不是沒有正確答案嗎) 歌唱老師,在鋼琴教室說「沒有正確答案…」,沒有,他沒有說,他只是一直無奈跟我說「那個...你又搶拍了、這個音要再上去一點…」我想音樂老師是唯一有正確答案的人 所以到底什麼有正確答案?什麼沒有正確答案? 直到有一次上表演課,老師叫大家拉筋,其中一個動作,是要站著跟另一個人手拉手,然後把自己的屁股從外側「推出去」。但我們很多人有肢體障礙(我其實在說我自己),以為自己推了屁股,但最後其實只是把腳伸了出去。 最後,
5 min read
【果陀表演課】最後一堂:表演課帶我踏上不歸路?

【果陀表演課】最後一堂:表演課帶我踏上不歸路?

👓警告:內有微噁心的圖片(有打上馬賽克的傷口) 在歷經一個半月,每週 2 堂的密集課程洗禮。終於在今天,這個工作與生活都非常兵荒馬亂的最後一週,完成了 33 小時的訓練,完成期末演出,並且順利結業。 老實說,本來很憂鬱的心情,在演出完的那剎那煙消雲散。 我突然覺得好快樂,因為這一切都是這麼的有趣! 學習表演的不歸路 這堂課,第一個帶我的是打開了「我欣賞世界的角度」,但也讓我踏上某種「不歸路」。 1.開始在戲劇中發現更多樂趣 以前看戲劇就是「被動的」,希望電視主角快點取悅我,或是劇情快點來點轉折,給我一個情緒上的大波動,追求的是一個刺激和新鮮。 但現在看影集/戲劇時,發現自己開始忍不住「主動」的去欣賞各種細節。會忍不住跳脫故事本身,用演員的角度,觀察一個戲劇「嘗試或意圖」用哪些細節去建構角色? 例如,在看《非常律師》時,我就會忍不住去觀察,女主角到底用了哪些行為與特徵,說服了我她是自閉症?
7 min read
source:《台北女子圖鑑》

《台北女子圖鑑》讓人驚艷的 1.5 分鐘連俞涵

最近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開始在 Disney+ 上架。播出後評價兩極,有人認為真實呈現北漂青年的辛酸,也有蠻多人覺得該戲太刻意強調台北/台南差異,過於刻板印象。 但先不論劇情(因為我沒在看劇情,都在看角色(欸?)),我覺得這部戲在「角色塑造」方面,其實算是蠻精細的,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 例如:主角陳怡珊剛從南部上台北,那種有點土、有點軟弱,但遇到事情又很固守自己價值觀(會在職場上說出「啊他這樣就是不對啊!」)的角色形象。對比在預告片中,陳怡珊後期那種比較犀利、都市人的氣質,有做出明顯的差距。 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塑造,應該是第二集開頭的 1.5 分鐘,連俞涵客串了主角陳怡珊(桂綸鎂飾演)的室友髮型師「珠珠」。 雖然連俞涵只出現了開頭 1.5 分鐘,但卻讓人很印象深刻的,跟她以往給人文藝少女的氣質截然不同,呈現出一個非常有個性嗆辣、38,但又有點嬌嗔的台式小辣妹,
6 min read
外商溝通奇淫巧技與金手銬

外商溝通奇淫巧技與金手銬

今天聽 G 社工程師分享,一些在外商溝通的奇淫巧技和工作困境 如何讓老闆知道自己的價值? 有人問到「自己工作做的要死要活,但老闆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該怎麼辦?」講者就分享2 個技巧 1. 假討論,真炫耀:以討論專案的名義,去跟老闆請教,但實際上是希望對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 假邀請,真炫耀:對於有些大老闆,由於關係比較遠,直接請教/討論自己的專案,可能不是很適合。這時候,就會邀請對方會議上給 keynote,請他分享一些主題;但實際去在他前面的環節,安排報告一下自己部門的一些 achievement XD 聽完覺得.... 哇靠,真的沒想到。 但以上的「假討論/邀請」開玩笑的成分居多,大家還是可以認真地請教老闆&邀請老闆來分享喔:) 如何跨部門合作? 有人問到「在大公司,不同部門可能都有自己的目標&在意的事情,溝通或是發起合作時,時常石沈大海,該怎麼辦?」、「應該怎麼發起跨部門合作專案比較好?
7 min read
工作的反思:「觀察力」一個被長期低估的能力

工作的反思:「觀察力」一個被長期低估的能力

最近在工作上,開始覺得有一點無聊。剛 lead 完一個比較大的專案,開始在當自由球員。但因為接的東西也蠻熟悉的,就覺得用到的技術好像也就那些,開始覺得有點無聊、沒動力。 因此開始在思考,到底該怎麼讓自己在工作有更多的學習? 思考一陣子後,我發現其實並不是沒有更多學習機會,而是我缺少「刻意觀察」,並也意識到「觀察」是一個很重要,但被我長期忽略的技能。 大概從幾個面向,紀錄一下這些事情給我的啟發跟提醒。 愛偷看別人程式碼的同事 其中一個,帶我這樣的刺激,是今年剛加入的一個新同事,他加入之後,就時常會發現他出現在別人的 MR(Merge request) 頁面,偷看別人寫的 code ,然後留一些自己的回饋&意見。 一開始覺得這個人很奇怪,明明這些功能,也不是他負責的,為什麼會願意多花時間去看別人寫的 code,並且給回饋呢? 後來他就跟大家分享說,他很習慣去看別人的 MR,因為可以看大家在幹嘛,學習到不同人的思考/做事方式。 於是前幾天,我就強迫自己(
11 min read
【果陀表演課】第五堂:一直都是你在限制自己

【果陀表演課】第五堂:一直都是你在限制自己

💡果陀劇團《舞台劇基礎表演班》隨筆筆記 一直都是你在限制自己 今天一到教室,老師就集合大家講話,似乎是因為有人在之前的課程回饋單,表達覺得自己不適合當演員,覺得很沮喪之類的。 所以,老師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 老師還說自己教了10多年(吧)。有時候,會遇到有人上完第一堂課就跑去問老師說「老師,你覺得我這樣適合當演員嗎?」並且擺出一副「如果你說我是,我就願意死在劇場」的表情(?),讓老師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如果我說不適合怎麼辦?你就覺得自己不行嗎?」「如果我不肯定你,但我也只會訓練你1.5個月,這也是你人生的幾堂課而已。離開這個教室,你還是可以去找其他老師肯定你呀!」(aka你幹嘛管我怎麼想,我只是一個老師) 然後她分享第一屆的學生也是被她電到創傷(?),但 5 年後,他們拿了一個劇本回來找她當導演。最後,那個表演幾乎場場售光,以素人演員的等級來說是很厲害的成績 「他們可以有這樣成績,不是因為我 5 年前說他們可以,而是因為他們 5 年後仍然在努力」 「你可以當演員,是因為你不放棄,不是因為別人說你可以/
7 min read
【果陀表演課】第四堂:怎讓少女變壯漢?

【果陀表演課】第四堂:怎讓少女變壯漢?

👓果陀劇團《舞台劇基礎表演班》隨筆筆記 1. 想正確地「被觀看」比想像難 第一堂課,介紹了「『表演』是思維透過身體,進行表達後,在空間中留下的痕跡」 但是,表達自己的思維真的有很難嗎? 有!第四堂課最大的心得是「希望自己被『正確的』觀看,其實比想像的還要更難。」 今天老師讓我們練習只能用四句台詞演戲。這四句話是:「請、謝謝、對不起、我愛你」,然後限制條件是,這場戲要有場景、要有關係、要有衝突。 我們這組的故事設定是「2個人去餐廳。A 打算跟 B 告白,但是 B 拒絕了他,並且他的對象 C,突然出現在餐廳把人帶走,至於服務生 D 在旁邊目睹,始終很尷尬。」 然後我們的作法是A、B一出場, A
5 min read
【果陀表演課】第三堂:怎樣有吸引人的身體?
News

【果陀表演課】第三堂:怎樣有吸引人的身體?

👓果陀劇團《舞台劇基礎表演班》隨筆筆記 怎麼樣有吸引人的身體? 今天老師分享了,她研究所的題目是《吸引人的身體》。 她研究在舞台上「怎麼樣的演員會吸引別人的目光?」「怎麼樣的演員會被忽略?」 後來她發現,關鍵在於演員能提供的 determinate(確定性) 如果一個演員出場時,演員的走位方向、聲音時,都給人很明確、俐落的感覺,那他就會吸引到觀眾的目光,因為可以預期他的行動一定會帶來某種後果。相反的,如果表現的很不確定、矛盾,就會容易失去觀眾的注意力。 因此,提供「確定性(determinate)」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讓「核心」帶著你前進 這次上課,老師指點了一些身體的運用技巧 * 走路時,要想像「核心」(肚子那個位置),有一個很熱的太陽,提供你能量 * 當你不管是要加速/減速/轉換方向,都想像是核心帶著你動,就像肚子前面插著一把箭,是箭帶著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靠腳、肩膀的力量帶動) 這樣是最省力&
3 min read
【果陀表演課】第二堂:準備好身體/禮物/投射(project)/用直覺思考

【果陀表演課】第二堂:準備好身體/禮物/投射(project)/用直覺思考

👓果陀劇團《舞台劇基礎表演班》隨筆筆記 準備好你的身體 到了第二堂課。上課一開始,老師就宣布之後上課的前30分鐘都是固定要暖身(然後就展開了一些慘無人道的拉筋活動) 老師說,表演的本質就是 body & mind。 她自己是理論組出生,她發現理論組的很多同學都太活在分析、劇本、大腦中。因此,真正需要表演時,就會發現身體距離大腦很遙遠、演不出來。 雖然在課堂上很難訓練到大家太多 body,但大家平時身體就要準備好,知道怎麼跟他連結。這樣當我們要表演時:不管是想要呈現一個很醜/漂亮的樣子,我們才知道「自己距離跟他們有多遠?」 身體的準備是演員的重要功課之一 把自己像送禮物一樣投射 (project) 出去 之後,老師分享了「為什麼我們在舞台上都會感覺演員都很有自信?」 —— 因為他們都是都是很精準的在把自己的眼神、聲音「投射」(project)出去。 意思是說,你可以很明確的從他們的眼神方向知道他要走去哪,或是從聲音方向,就知道他在對誰講話。這一切是很明確的、直接、俐落的,所以感覺很有自信。
5 min read
【果陀表演課】第一堂:什麼是表演?表演的基礎是什麼

【果陀表演課】第一堂:什麼是表演?表演的基礎是什麼

💡果陀劇團《舞台劇基礎表演班》隨筆筆記 最近對身體探索很有興趣,因此開始上果陀劇團的《舞台劇基礎表演班》 1. 什麼是表演?「思維」跟「身體」之間的關係 第一堂課,老師上了一些戲劇理論,分享了她對表演和戲劇的定義。 老師認為 * 「表演」是「一個人的思想(mind),透過身體(body)來進行表達,並在空間下留下的『痕跡』」 * 「戲劇」就是「當一個人的思想,透過身體進行表達,並在空間留下的痕跡時,被其他人『觀看』到」,這就是戲劇。 這個「表演」的定義,瞬間讓我想到知名設計師 Paul Rand 說的「設計就是內容 (content)跟形式(form)之間的關係」(Design is a relationship
3 min read
《鐘樓怪人》中的角色與人性

《鐘樓怪人》中的角色與人性

👓2022 看《鐘樓怪人》後的 IG 心得 每年都會看鐘樓怪人。但這次的感觸更深,更可以體會角色的情緒和糾結,覺得每個角色的人性刻畫都非常深刻。 主教:因為被影響,而感到憎恨 在《鐘樓怪人》中,主教是我特別喜歡的角色(雖然朋友稱之為變態跟蹤狂 XDD) 主教應該要是理性/純潔/侍奉上帝的,但故事中,卻有一個異鄉人出現(也就是女主角艾絲梅拉達),勾起了自己的慾望,讓他違背作主教的形象。 所以他不停地唱著 * 「自以為鐵石心足矣抵擋浴火,卻又被一雙異鄉人的眼睛點燃,那雙比月光更神祕的眼睛。」 * 「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 * 「我只有一個小小願望,看你歌唱飛舞的樣子」 * 「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我要終身把你詛咒。」 裡面糾纏了很多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渴望,一方面憤怒。 會憤怒是因為,恨對方的出現,恨她讓自己動搖、恨對方對自己產生影響力,恨自己如此的脆弱。 而這樣愛恨交織的糾結,讓主教最後把對方絞死了。他殺死最愛的人,但同時也最恨的人。
5 min read
《惡血》與慈善:謊言還是使命?

《惡血》與慈善:謊言還是使命?

👓很久以前觀看紀錄片的心得 使命可以給人浩然正氣 最近看《惡血》的紀錄片,提到一個實驗讓我很印象深刻: 實驗過程: * 受試者可以透過擲骰子,拿到對應點數的錢, * 受試者是「事前」内心決定點數是以朝上 or 朝下的那面為主計算 例如:受試者可以決定以「朝下」的結果為主,那當他擲出 1 點後,他會告訴實驗人員說,自己剛剛決定的是「朝下」(而這個的決定不用先跟實驗者說),因此就會拿到 1 點的另外一面,也就是 6 點的錢。 然後實驗結果表示 1. 實驗1:如果告訴受試者「獲得的錢都會歸於他們」,獲得 6 點的人數分佈特別多 => 這顯示了,人們特別會在6點、1 點的時候說謊。3、5 點的時候誠實,而測謊機也顯示如此 2. 實驗2:
4 min read
金字塔溝通很棒,但我不想用金字塔提離職

金字塔溝通很棒,但我不想用金字塔提離職

👓source: 很久以前參加工作坊的 IG 心得 這週末早上參加麥肯錫的「有效溝通工作坊」,學習了2個溝通框架,也讓我反思了「為什麼金字塔溝通,偶爾讓我覺得有點尷尬?」 首先,講師先介紹了,【金字塔表達】 * 使用情境:想要「有效率地溝通」 * 方法:開場先把「目標句」講完,再說理由1,2,3 是什麼,然後再深入講細節 1是什麼..2是什麼。 * 舉例:「我覺得應該採取 A方案(直接說結論),主要考量到成本、可行性、時辰 3 個面向。首先成本的部分... ,在談可行性的部分 .... 最後時間上 ....。 」 其實在參加工作坊以前,學過蠻多次金字塔表達,甚至好像會被暗示在職場上「應該」要使用金字塔表達,要結論先行才能算是「有效率&專業表達」。 然而,當要落地在現實生活中時,偶爾會覺得有點卡,
5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