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裕和自由:功成名就的陷阱

餘裕和自由:功成名就的陷阱
Photo by Mohamed Nohassi / Unsplash

最近很喜歡一個工具叫 沈浸式翻譯,簡單來說就一個可以提供英文/中文的對照翻譯的瀏覽器 extension,是最近大幅提升我吸收學習效率的工具。

最近在讀 Paul Gram 的 blog

基於好奇,我找到了沈浸式翻譯 的開發者 Owen 的部落格(很喜歡研究那些我喜歡的軟體背後的開發者的故事,好奇他們如何做出這樣的作品)。

其中——關於「注意力」這件事讓我有很多共鳴

努力工作的陷阱

在 Owen 的自我介紹中,他說他追逐不是財富自由,而是「注意力的自由」

注意力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不会收入,恰恰相反,只有注意力自由之后,我们才能发挥真正的创造力,没有边界的探索任何事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有可能获得一些未知的财富。即便 10 年过后没有获得任何财富,在经历 10 年的闲暇时间之后,我们一定在各方面都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从而拥有更多的能力去做任何事情。
我知道整个世界都是建立在工作伦理上的,所以我以前也会对闲暇时间感到焦虑,浪费。但是在经历过大公司,独立开发者,创业公司的阶段后,我现在可以对闲暇时间表达最强烈的赞美,如果我有公司,我会聘用那些有幸拥有过更多闲暇时间的候选者,对我自己而言,我会将注意力自由作为人生最高的追求。我有倾向认为有更多闲暇时间的人通常会更博学,而较忙的人很可能在很多事情上很无知。

「我知道整個世界都是建立在工作倫理上的,所以我以前也會對閒暇時間感到焦慮,浪費。 但在經歷過大公司,獨立開發者,創業公司的階段後,我現在可以對閒暇時間表達最強烈的讚美。」

對於「我有傾向認為有更多閒暇時間的人通常會更博學,而較忙 的人很可能在很多事情上很無知。」這件事,我真的很同意。

畢業後工作快三年,雖然有許多成長,也在今年得到一些晉升的機會(雖然多數是因為其他優秀的同事沒有興趣當 manager,就讓最廢的我去打雜 :) )但與此同時,我也開始反思升遷、金錢、工作、地位... 是否為一種陷阱。

你在這個系統玩得愈認真,你就開始愈是被他困住。

隨著所謂的「往上」(不管是換到薪水更高的工作、在原公司升遷,甚至是個人事業的發展),你的工作就只會讓你愈來愈忙,要花很多時間在解決一些他人「人為定義/製造」出來的問題,而不是那你真正覺得好奇,或是重要的事情。

回想大學延畢的自己,當時,邊上學邊做著一些兼職(一週工作 2.5 天),賺的錢足夠可以讓自己基本生存,剩下的時間都很單純,都在運動、上課、看書、學習感興趣的知識。

那些「最不努力」的日子,反而是人生充滿成長和滿足的時刻。

餘裕帶來創造力

談到閒暇,Owen 還有一篇文章叫「我要是有錢」,他說比起捐錢慈善什麼的,如果他真的很有錢,他要開一間公司,給員工 5 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讓他們做可以盡情做任何「個人發展」,然後如果真的有人真的做成了什麼事情,再分給公司即可。

我覺得這個點子很好,也不用擔心員工動機不足在耍廢。因為這樣的條件誘人到能找到很多最厲害的人來申請,所以這些人最後都會是精心挑選出,有自我驅力的人。

(有趣的是,還真的有人看了該篇文章,推出了相關計畫

另外, Owen 他自己也是處於自由工作、有一定儲蓄、可以不工作活 10 年以上的狀態。所以,現在可以自由探索自己想創造的事情,不用為了錢而工作。

成就讓人分心

看了這些內容,再度意識到,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表面風光,但其實虛度光陰。

我想到,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 Richard Hamming曾在 You and Your Research 這個演講中曾分享過「Why do so few scientists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and so many are forgotten in the long run?(為什麼這麼少的科學家作出如此多的貢獻,這麼多科學家則是被歷史遺忘?)」

他曾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了費曼、費米和泰勒、奧本海默、香濃等,那些當代非常有能力和貢獻的科學家,並想試著找出這些有能力的人有什麼區別。

然後,他認為其中一點就是「專注力」,他認為很多科學家、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和天文物理學家(例如:愛因斯坦),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做出最好的貢獻。

但跟年齡有什麼關係呢?

It is not that they don't do good work in their old age but what we value most is often what they did early. On the other hand, in music,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often what we consider their best work was done late. I don't know how whatever field you are in fits this scale, but age has some effect.
並不是說他們晚年工作不好,而是我們最重視的往往是他們早年所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在音樂、政治和文學領域,我們認為他們最好的作品往往是很晚才完成的。我不知道你在哪個領域是否符合這個尺度,但年齡有一定的影響。
But let me say why age seems to have the effect it does. In the first place if you do some good work you will find yourself on all kinds of committees and unable to do any more work.
但讓我說為什麼年齡似乎有這樣的影響。首先,如果你做了一些好的工作,你會發現自己在各種委員會中,無法再做任何工作

簡單來說,如果你不小心在早年做得太好,升遷或是得了諾貝爾獎,你之後得時間可能就就會被無止盡的俗世瓜分掉注意力

Most great scientists are completely committed to their problem. Those who don't become committed seldom produce outstanding, first-class work.大多數偉大的科學家都完全致力於他們的問題。那些不全心投入的人很少能做出出色的、一流的工作。

只有真正專心的人,可以做出一流工作

The average scientist, so far as I can make out, spends almost all his time working on problems which he believes will not be important and he also doesn't believe that they will lead to important problems.
據我所知,一般的科學家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研究他認為不重要的問題上,他也不相信這些問題會導致重要的問題。

一般科學家則是花費所有時間,在他自己也覺得不重要的事情上(許多時候,工作也是在解決一些別人覺得重要的事情)

So the way to manage yourself is that when you have a real important problem you don't let anything else get the center of your attention - you keep your thoughts on the problem. Keep your subconscious starved so it has to work on your problem, so you can sleep peacefully and get the answer in the morning, free.
管理自己的方法是,當你遇到一個真正重要的問題時,你不要讓任何其他事情成為你注意力的中心——你把你的想法集中在這個問題上。讓你的潛意識保持飢餓狀態,這樣它才能解決你的問題,這樣你就可以安然入睡,並在早上自由地得到答案。

有點扯遠了,但總之世俗成就是一體兩面,它讓你吸引了更多目光和機會,但也搶綁架了當事人更多注意力。

畢業後,隨著認識到更多高成就(可能是有地位/金錢/名譽/學歷/職位......等成就) 的人們,也理解到,這樣成就除了讓人敬佩,背後卻也是更沈重的枷鎖和責任。而同時,隨著更多的累積,也會讓人愈難離開這個給他們獎勵、賦予他們榮譽、定義他們價值的環境。

所以只能說,事物都是一體兩面,而希望我能想清楚自己人生下一步「如何讓生活有餘裕和創造力」

但在這之前....我可能需要好好放個假。

(這週真的好累,但還有無止盡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