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探索日記】從《四樓的天堂》到中醫:認識一套世界觀

【身體探索日記】從《四樓的天堂》到中醫:認識一套世界觀
Photo by Дмитрий Хрусталев-Григорьев / Unsplash
👓
這篇有點 geek,如果懶得看,可以直接跳到最後「心得」就好

最近剛看完《四樓的天堂》,謝盈萱主演心理師、黃秋生飾演推拿師,是一部講述人與人的關係、與自我療癒之道的戲劇(這一段維基複製貼上)。

然後每次看完,都好想要被黃秋生推拿(真的有這麼強的推拿師嗎?可不可以推薦一下...)

然後戲劇裡面,同時就會提到很多經脈的名詞,像是心包經、肝經之類的...就覺得很酷,很好奇那到底在說什麼

然後加上,自己作為一個偶爾會去看中醫、按摩的疲憊上班族(?),其實也是會對於他們口中的一些詞語非常的好奇。

像是中醫師,會邊把我的脈,邊若有所思地點頭

  • 我:「那個...有摸出了什嗎?」
  • 中醫:「氣血比較不足」
  • 我:「恩....這樣啊...」(假裝懂了)

然後邊心想「欸,那個...氣血是什麼意思?是紅血球比較不足嗎...?」(中醫太強,不用驗血可以用摸的!)

或是,按摩師傅會邊按腳底,邊像算命似、很篤定的說

  • 師傅:「最近腎臟比較不好齁」
  • 我:「恩...對...你怎麼知道」

其實我根本也不知道怎樣是腎臟不好,但反正就一律說「對啊」,敷衍一下

但反正我就是很好奇

  • 氣血到底是什麼玩意?
  • 為什麼可以摸摸腳底,說內臟的事情啊?(這有科學嗎?)
  • 黃秋生說的那些「心包經」、「肝經」是什麼玩意

因為很想要了解一下這個體系,所以買了一些經絡/中醫相關的線上課程,來去研究一下。

因此本篇,就作為學習筆記,紀錄一下學到的東西

中醫對健康的概念:平衡

👓
以下不構成醫療意見,只是想紀錄這樣的世界觀

在課程的一開始,老師就說,在中醫的世界觀中,一個健康的人,被稱為「平人」,意思是「平衡的人」。

我們身體裡,有很多互相制衡的能量系統,某個能量的過多、過少,就會造成不舒服,因此健康的關鍵就是「維持平衡」

例如,一個人體內有寒、熱的能量,那如果「太寒」或「太熱」,就會造成一些症狀,例如

  • 「太寒」症狀就是,臉色蒼白、蛇苔多、四肢溫度低、食慾不旺、不太喝水、循環慢,三高、慢性病
  • 「太熱」症狀就是,口乾、滿臉通紅、食慾旺盛、躁動

那過於寒或是熱,都會造成一些問題,所以需要追求「寒熱」的平衡。

那「寒熱」這種二元的關係,也可以帶到所謂的「陰陽」

健康的條件1:「陰陽」的平衡

在中醫中,任何「相對」的概念,基本可以被歸為「陰陽」,像是上述「寒、熱」,就是一種陰陽(韓陰、熱陽)。

而像是中醫所謂「氣血」的概念,也是一組陰陽

  • 「氣」屬陽:負責推動血的流動到各個器官(...是在說心臟的搏動嗎)
  • 「血」屬陰:負責攜帶營養、養分

那陰陽並不只是對抗的概念,也是互相補位、合作的概念

  • 身體的氣,需要靠血運行到該去的地方。
  • 血的流動,也需要氣的推動

所以維持「平衡」是最健康的狀態

健康的條件2:「五行」的平衡

除了「陰陽」之外,身體內的系統,又可以更細的分為「五行」(金、木、水、火、土)

像是身體內的主要臟器「心、肝、脾、肺、腎」,在中醫當中,都有個對應個一個屬性

而除了臟器之外,像是「季節、味道、顏色」....everything (應該啦),都可以對應到五行

以下是常見「五行」跟臟器、情緒、味道、季節、顏色的對應

  • 木:肝、憤怒、酸味、春天、青
  • 火:心、喜樂、苦味、夏天、赤
  • 土:脾、思慮、甜味、長夏、黃
  • 金:肺、悲傷、辣味、秋、白
  • 水:腎、驚恐、鹹味、冬、黑

有了「五行」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四季」,來去有不同的養生之道

舉例來說,春天的時候,能量是屬於「木」,因此

  • 要少吃一點酸的東西(例如:檸檬、酸梅)。因為「木」對應「肝」,因此春天「肝氣」就會比較多,這時候就不能吃太多酸的東西,避免肝氣太旺盛。 =>避免某個五行的能量過多
  • 可以吃一點甜的東西(例如:水果)。因為「木」會克制「土」,因此「土」能量會被抑制,此時可以吃甜的,把能量補一下,避免「肝木」的能量過多的抑制「脾土」 =>避免某個五行的能量過多抑制另個能量
  • 可以多吃「辣」的食物,因為辣屬於「金」,而「金」會克制「木」,所以吃辣可以抑制過度旺盛的「肝氣」 =>藉由生剋,來去抑制某個過強的能量

ok,總之,「平衡」是中醫的一個重要價值觀

所以中醫在身體調養的時候,就是透過這些原理,來去看身體的那個部分失衡,並且補足相關能量。(應該吧,是嗎?)

為什麼按摩師傅會算命?

再來是「為什麼按摩師傅會算命?可以摸腳底說出內臟的事情?」

這跟「經脈系統」這個世界觀有關係

中醫的「經脈系統」,主要分為 5 大的系統

  • 經脈:主要能量傳遞的枝幹
  • 絡脈:一些末梢的支持系統(微血管?)
  • 皮:皮膚
  • 內臟:就是內臟
  • 筋經:應該是肌肉筋膜之類的

而一個人的「表皮」跟「內臟」,是會透過一些「經脈」連結再一起,所以當「經脈」堵塞的時候,營養就無法待到正確的地方,因此經脈上串連到的組織,就會開始有些不舒服。

因此按摩師傅在摸「腳底」,可以說出內臟的事情,是因為在這個世界觀上,這兩個部位(XX穴道、X臟),「剛好」在某一條經脈上。

例如:當某個表皮的部位,痠痛、不舒服,就表示這條經脈可能有不通的問題,因此對應的「器官」可能也不太舒服。

但老師也說,所謂「經絡」並不是解剖學上的真相。像是以「心包經」來說,當我們沿著「心包經」這個路線,把身體切開時,不會真的看到有一條完整連再一起,像是血管、神經之類的線路

所以它比較像是一種「分類」,中醫相信在這一條路徑上,這條路徑上的「血管、肌肉、神經、臟器」有某種關聯性,有一種很強的互相影響作用,所以把這個路徑抽象的稱為「XX經」。

這樣的分類雖然不是解剖學上真實,但卻是被東方中醫長期驗證有個關聯性、貼切的系統觀(老師說的)

心得

  1. 如果說西醫是「科學」,那我覺得中醫真的是一套「世界觀」,不管是「陰陽/五行」還是「經脈系統」,其實都是在嘗試用某種「哲學/理論/世界觀」,套用在身體的解釋上。
  2. 我覺得對於「健康」等於「系統間的平衡」這點,我自己是覺得有道理的。但有時,也會有「硬要」把不同狀況,套入到這個世界觀之嫌
  • 像是「春、夏、秋、冬」明明只有四個季節,但因為五行不夠分 XD,所以硬是分為「夏、長夏」,來分給火、土
  • 還有「肝、心、脾、肺、腎」,雖然對應了五行,但是人體還是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吧?像是:大腦、胃、膀胱....之類的,是這些不重要?還是五行不夠用了?

4. 知道這套世界觀後,其實對於理解中醫、按摩師傅在講什麼開始有點理解。

  • 理解中醫說的「氣血」是一種「陰、陽」的概念
  • 中醫會把脈,跟你說你的肝、脾、腎...比較弱如何如何,但好像很少提到其他器官(還是只是我沒遇到?),可能因為在這個世界觀當中,主要就是「肝、心、脾、肺、腎」
  • 按摩師傅會說「你的XX(臟器)不好」,是因為該臟器跟表皮在某個「經脈系統」中,是連再一起的

5. 到底有沒有用,我自己覺得還需要慢慢體會。但至少,可以理解一個世界觀的體系和「聽懂」中醫、按摩師傅在說什麼,光是這樣我就覺得很有趣了!

最後,《四樓的天堂》真的有好看,看完會很想去按摩.....(拜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