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血》與慈善:謊言還是使命?

《惡血》與慈善:謊言還是使命?
Photo by Tim Marshall / Unsplash
👓
很久以前觀看紀錄片的心得

使命可以給人浩然正氣

最近看《惡血》的紀錄片,提到一個實驗讓我很印象深刻:

實驗過程:

  • 受試者可以透過擲骰子,拿到對應點數的錢,
  • 受試者是「事前」内心決定點數是以朝上 or 朝下的那面為主計算

例如:受試者可以決定以「朝下」的結果為主,那當他擲出 1 點後,他會告訴實驗人員說,自己剛剛決定的是「朝下」(而這個的決定不用先跟實驗者說),因此就會拿到 1 點的另外一面,也就是 6 點的錢。

然後實驗結果表示

  1. 實驗1:如果告訴受試者「獲得的錢都會歸於他們」,獲得 6 點的人數分佈特別多
    => 這顯示了,人們特別會在6點、1 點的時候說謊。3、5 點的時候誠實,而測謊機也顯示如此
  2. 實驗2:告訴受試者「要想著這些錢將會捐給非營利機構」,結果獲得 6 點的人數分佈仍然特別多。
    => 這顯示了,人們還是會說謊。但讓意外的是,測謊機「完全測不出來。」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測謊機的原理是觀測人們的緊張程度, 但實驗 2 的人,在說謊時都相信自己這樣做是在行善,是個好人,所以完全不會覺得緊張。

結論:

  1. 信仰(使命/信念)真的是很強大的力量
  2. 但要很小心被自己大腦中的「使命」欺騙

先相信再看見?先看見再相信?

《惡血》中提的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愛迪生,他是個厲害的發明家、留下很多努力的名言。但其實他更是個說故事高手,甚至常常說出超過他能力的保證。當他宣稱自己找到耐高溫的燈絲時,他根本還沒有找到,而是在想辦法找方法補救,是 4 年後才幸運的找到白熾燈絲。

《惡血》中的很多受訪者表示,他們跟伊麗莎白互動的時候,完全都不覺得她在說謊。當說到跟測試無關的事情,她表現的很狡猾和不配合,但當聊到「醫療資訊權的平等」時,她展現出無比的興奮和熱情,強烈的希望能夠改變世界。那個信念的能量,讓投資者、員工都覺得她閃閃發亮,不是可以偽裝出來的程度。

伊麗莎白並沒有說謊,或是她不覺得自己在說謊。她真的相信自己要改變世界,但她對技術、現實的理解和能力卻跟不上她的理念。

  1. 願景或許是改變世界的必要條件,但小心被困在自己願景的世界
  2. 要縮短遠景跟現實的距離,需要務實的知識和態度

不管是實驗&伊莉莎白&愛迪生故事,都讓自己覺得很緊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