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與人生】從討厭跑步到開始跑起來的起點 —— 「原來我以前跑的太快了」

【跑步與人生】從討厭跑步到開始跑起來的起點 —— 「原來我以前跑的太快了」
💡
附上心得分享內容:
【微分享】Zone2 Traning:跑步的生理學 (公司的相關心得分享影片)
怎麼會有人在愛跑步?/馬拉松這種活動證明了人類的荒謬性 /從討厭跑步到開始進行Zone2 訓練,然後開始跑步的歷程 (Podcast 的分享)
如果有理解錯誤,歡迎回饋~

我很討厭跑步,時常覺得很喘、很累,看別人可以連續跑 1小時甚至好幾小時的馬拉松,時常覺得很難以置信。別說 1 小時,我可能連 15 分鐘都辦不到,覺得自己缺乏意志力。

但最近連續好幾天,成功用 Zone 2 的狀態(一個稍微有點喘,但可以正常說話的活動強度)騎車或快走回家。

Credit: https://cilire.lohasiinfra.net/health/%E5%BF%83%E8%82%BA%E6%9C%89%E6%B0%A7/125

我開始思考,是不是其實可以用同樣的體感來跑步。

因此今天在走回家的半路上,嘗試跑了起來,並時刻用 Garmin 手錶確認心率、呼吸不要飆太高,如果不小心心率飆升的太高、呼吸太喘就要趕快降速。

為了維持心律,那個速度超級慢,慢到幾乎覺得「我快走應該差不多快了吧?」

用一個超廢,但是很久沒有跑到得長度



但最後就用這樣 Zone 2-3 的運動強度,成功跑了 30 分鐘!(竟然!)

雖然是一個我覺得超級廢的速度,但是卻是很久沒有跑到的時間長度。

在這個過程中,我才意識到

「原來我過去真的跑的太快了」

我一直用某個,我覺得跑步「應該要有」的速度要求自己。

那個速度對有些人來說,可能真的是很輕鬆的 Zone 2-3(有氧區間),但對我可能已經到了 Zone 4-5(無氧區間),無氧區間對人體而已,是很不舒服的,所以很難維持很久。

速度是一個表象,對於個體而言,要跑得夠持久,重點是找到並維持自己在 Zone 2 -3 有氧區間,而每個人這個區間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不應該他人的速度衡量自己,應該回到個體的心率和自我感受。

突然覺得人生有些事情可能是類似的:不小心用別人的速度衡量自己,覺得自己很沒用,然後無法堅持因而放棄。但「速度」可能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指標,重點應該是找到那個屬於自己,最能堅持、刺激成長學習的甜蜜點,而這個速度和感受對每個人是不同的。

覺得算是最近一個蠻反直覺的收穫
「原來我不是沒有能力,是我以前真的跑的都太快了」

(補充)

Zone 2 Training 是 Dr. Peter Attia 在他今年暢銷新書 《Outlive》,提倡的的一種訓練法。Peter Attia 以長壽醫學聞名, Standford 醫學院畢業和 John Hopkin 的醫生,並曾在一個探討如何提高壽命和生活頻的挑戰節目中《Limitless》擔任Chris hemsworth(飾演雷神索爾的演員)顧問。

在分類中,最輕鬆是 Zone1,最難 Zone5。Zone2 雖然感覺難度不高,但根據研究,Zone 2 最能增進線體數量和效能、有氧系統效率、乳酸清除效率的一個區間,因此許多頂尖的運動員,80%的時間在做Zone2,剩下20% 的時間做更高強度 Zone 4-5 。

Zone 2 相關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5Hgm5tJ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