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該有慾望與目標?

人是否該有慾望與目標?
Photo by Christian Lue / Unsplash
💡
心得延伸至一些我在讀《跑者如何以身練心》很喜歡的概念&筆記

慾望是「助力」還是「阻力」?

  • 「慾望到底是不是好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也是我一直思考許久的議題
    • 有時候我認為慾望是「好的」,因為我認為人要對一個目標有「強烈的執著」才能完成一些偉大的事情,許多偉大的創新、創業、文學作品,背後都有著個人強烈的偏執和意志(例如:從 0->1 提到的 「樂觀確定主義」,就是人們對於未來有一種「確定」或「慾望」,參考:我個人所希望的未來是確定性(determinate)的
    • 但有時候我認為慾望是「不好的」,因爲慾望讓人痛苦、讓人迷失,因此佛學或很多宗教強調去「我執」,我們不要的過多的讓內心的執念跟世界碰撞,投以太多的「應該要」,這樣最終會讓自己受傷。
  • 這兩種對於世界觀,我一直找不到答案,並通常是跟著情境不同,會產生不同看法
    • 當我感受到痛苦時,我會更多贊同佛學一點,認為我們不要執著,接受世界的本質是「無常」(變動的),變動是必然的,所以多一點觀察,少一點控制(控制通常沒好事)
    • 但當人們隨遇而安、隨波逐流時,我會更贊同要有慾望,認為人應該要有慾望、要投入、要創作、要創造變動(而不是接受變動),認為「執著」是人類的靈魂的展現,如果我們都是抽離的在旁觀人生的流水劇,而不自己下去演一場戲,又為什麼要活著?

慾望或許既是助力也是阻力

而在《跑者如何以身練心》該書中,我覺得作者對於「慾望」的好與壞提出了一種有趣的觀點

  • 根據《跑者如何以身練心》,作者認為「慾望」既是好也是壞的——慾望「既是助力,也是會阻力」,
    • 慾望是好的:要完成一場馬拉松,有足夠強的慾望是重要的
      • 「 (心志上的)目標很重要!這個目標就是欲求的一種形式。『你有多想要?』這個問題如果可以用數字呈現,這個數字的高低跟你能完成目標的成功機率密切相關。」
      • 「當一位選手站上了全馬的起跑線,他很清楚終點在42.195公里之外,對於不清楚這個距離有多遠的人而言,站在全馬起跑點是很不智且很危險的。所以一位選手要清楚認識到目標到底有多遠。開跑後,一位想要得勝(想要進步或是想要突破個人最佳成績)的跑者,內心需要根據這個目標來調整自己的節奏,才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若沒有強烈的欲求,最後的成績一定會差一截。」(from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 慾望是不好的:過多的慾望會造成阻礙(過多的慾望本身是一種「不專一」)
      • 「當一位選手極度專注在單一目標上時,其他的欲望將淡化或退居幕後,其他的欲望與執著心也會自動被捨棄。執著心包括名利心、顯示心、爭鬥心、嫉妒心、擔心……等。」
      • 「如果某位選手想求勝、想進步,但不夠強烈(意指不夠專一),可能會想到這次拿第一名有多風光、可以獲得多少獎金或是想到之後的贊助會比較好找(名利心);想到這次破了個人最佳成績PB後可以在臉書上發一篇炫耀文必定會有很多人按讚,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目光(顯示心) ;想到這次的 PB 比另一位對手的成績還快,終於可以把他比下去(爭鬥心、嫉妒心);想到這次沒跑好,一定會被很多人嘲笑我換了這個新方法訓練根本沒效果(擔心)。」
      • 「以上這麼多跑出來,能量都耗在心裡,那麼後面的體能、力量、技術到輸出成速度的效果一定會變差。」
      • 「因此,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去欲』和『去執著心』,並不是把『欲』和『執著心』全部去掉到零,一個都不剩,而是去掉只剩『一』。」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 簡單來說,慾望愈單一、愈強烈,愈容易達標,但是慾望太多複雜,就會是阻力
    • 「我們在本書中強調「以身練心」是為了「去欲」與「去執著心」,也並非把欲求和執著心全部去掉,而是要留下關鍵元素——那就是跑者的目標。這個目標要愈單一愈好。目標愈趨於單一、決心愈強烈(動機愈強),達標的機會也愈高。」
    • 「如果欲求夠專一,就是助力(像是水塔只有一個出水口,水力會超強);但若欲求和執著心太多,由「欲」積累成「慾」,那就變成阻力了(加上「心」部的慾,通常就是指過多的欲求與執著。」
    • (from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 我覺得這個角度解答了我對於「慾望」某個程度的矛盾,以寫作來說:
    • 當寫作的慾望是很「純粹且單ㄧ的」,單純想要「紀錄學到的知識、梳理想法和學習」,我可以愈容易進入心流
    • 但是當我愈在意「他人看法 / 這件事會帶來的好處」,此時的目標 / 慾望變得複雜,反而會在寫作的時候有很多的阻力、內耗
    • 也是因為如此,最近學習 blog 愈寫愈隨便(抱歉了?),因為我的目的更多是想快速學習和紀錄

要不要有「目標」?

跟「慾望到底是不是好事?」類似的主題是「要不要有目標?」,兩者的問題很像

  • 有目標讓人有方向,但也容易讓人執著
  • 缺乏目標讓人停滯,但我們因此不用擔心失敗

而在 Ch2 ,作者也提到了對於「目標」的看法,他認為

  • 人需要有目標,沒有目標沒有動力
    • 「如果失去目標,很容易會失去動力。目標確立(立志)後,心志才有方向感(志向)。」
      (from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 但目標的主要是為了「定位」,不是為了達標
    • 「我認為設定目標並不只是為了達成目標,最主要是為了「定位」」
    • 為了達標而努力,很容易被目標所限制,以為達標才算成功,才有快樂,若沒達標就算失敗。如果把「達成目標」的這個目標拿掉,很多時候也等同於把快樂的限制拿掉了,此時的訓練將產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樂趣。若能把目標當作確定方向的手段,會更容易在跑步中長期成長。
      (from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 (以運動來說)設定目標只是為了確立方向,但真正的目的「優化個人的身心系統」(例如:打造一個更健康/體能更好的系統)
    • 「有目標又要從中抽離看似不容易,但投入其中後就會發現不難,只要能在設定目標之後把注意力放在『平衡』與『優化系統』的任務上(而非目標的達成率),就能逐步愈做愈好。」(from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 書中舉例來說:三鐵游泳時候,只需要把眼睛露出水面,稍微瞥一眼就好,沒必要一直盯著目標,也不用把頭抬那麼高,那不只太耗體力,也會引發更多焦慮與壓力。
      • 「每一位鐵人選手都知道,盡早抵達終點的關鍵在於自己的體力與游泳技術,至於定位,只是為了確定方向。大部分的注意力應放在體力分配、每一下的划手、換氣與打水的節奏上(這些也是一種平衡),使自己的技術系統能夠在變動的開放式水域中徹底發揮。」(from Ch2 《練心智 vs. 練心志》)

很喜歡這章節提到的概念,真正重要的是「優化系統」而不是「達標」

  • 沒有目標的人,因為沒有方向,不會上路、不會前進,系統無法開始建構
  • 但只想要達標的人,也因為過於執著,也容易停滯,容易在系統內部自我破壞、失去平衡
    • 如同書中所述「當一位選手極度專注在單一目標上時,其他的欲望將淡化或退居幕後,其他的欲望與執著心也會自動被捨棄。執著心包括名利心、顯示心、爭鬥心、嫉妒心、擔心……等。」
    • 當一個人總想者各種達標的未來與美好、不達標的難過、自我厭棄,而忽略了專注當下,那對目標的「慾望」此時就變成阻力了。

所以,重點不是「目標的達成」,而是「系統的建立、平衡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