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輕鬆:變強的關鍵是見好就收(跑步、閱讀、語言)

適應輕鬆:變強的關鍵是見好就收(跑步、閱讀、語言)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 Unsplash

最近覺得「適應輕鬆」是我從《跑者如何以身練心》學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已經第 N 次提到這本書)

  • 「適應輕鬆」的意思是「不應該要超越你的舒適圈太多,應該待在舒適圈『邊緣』,等這個邊緣『微輕鬆』的感受轉換成『很輕鬆』的感受後,再慢慢踏出去」(我的詮釋)
    • 作者曾提過:他認為東西方的運動選手比賽成績有很大的落差,主要原因就是
      • 東方的選手在「適應痛苦」:他們是「吃苦耐勞型」,他們在痛苦中成長,適應了痛苦後,就追求下一個痛苦,然後再適應它。他們想到「訓練」時,想到要去吃苦、吃課表。當適應了一個課表後,就去找下一跟更難/痛苦的課表。當中確實有很多成長,但當訓練強度愈大,他們潛意識的痛苦和抗拒愈大
      • 而西方選手在「適應輕鬆」:他們在輕鬆的邊緣外進步一點,在變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愉快,於是他們是真的喜歡訓練,因此愈練愈好、愈相信自己辦得到。
  • 許多人就是靠著「意志力」在「適應痛苦」,而是華人社會的一個壞習慣
    • 「大多數擁有強烈意志力的人(有許多人是僅為了鍛鍊而鍛鍊意志力),相對來說也是能力(技能)比較貧乏的人。因為懂得如何有效運動的人,行動時是不需要太多準備的,也不會大費周章。相反的,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傾向於使用過多的力氣,而不是較有效率地使用適當的力氣。」(費登奎斯《動中覺察》)from 《跑者如何以身練心》
    • 對於工作,反正有意志力,所以就加班拼下去!(但不認真學習如何有效率工作)
    • 對於學習,反正有意志力,所以就稱下去!
  • 在這個硬拼的過程中,可能確實是就成長了、學會了、做完了、適應了,但反作用就是,人們成長的內在動機也消失了。因此在拿掉考試、工作的壓力下,沒有人會想要往下一個階層去嘗試、學習。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工作/創造/學習就只有痛苦。

閱讀與「適應輕鬆」:只看你感興趣的內容就好

而當理解「適應輕鬆」的概念後,我突然發現,我會「喜歡閱讀」這件事情,就是一個「適應輕鬆」的結果。每次,當我說「我很喜歡看書」時,會有朋友會覺得意外,因為對很多人來說,看書就是一種痛苦與忍耐。但我想差異就在於我是「適應輕鬆」,但是不喜歡看書的人是想要「適應痛苦」

具體來說,我看書只看我感興趣 / 覺得有用的章節,我從不逼自己把一本書看完,而就只看我感興趣的內容

  • 所謂「感興趣的章節」可以說是我的「舒適圈」,但是裡面又有一些可能比較陌生的概念,所以我每次閱讀這些感興趣章節的時候,我會覺得「微輕鬆」(裡面多數是我感興趣的,但是加上一點點我不熟的東西)
  • 但除了感興趣的知識之外,我就不會想去看其他我覺得很陌生、艱深、無聊的內容(走出去「舒適圈」太遠),硬要自己要學會我不感興趣的內容,因此我從未感受到閱讀帶給我的痛苦。
  • 然而,當我把「微輕鬆」(裡面仍有一點點我不熟的東西)的內容看懂,這些內容對我來說變成「很輕鬆」時,就很自然的會因為有趣、輕鬆,去看下一個相關但「微輕鬆」的內容,逐漸接觸的書就也會愈來愈多、領域愈來愈廣,

這樣閱讀的好處,就是我在閱讀當中得到的都是真的對我有用、感興趣的知識,我得到的只有成就感、新鮮感,而沒有不耐煩、自我厭棄。

長久以來,我對於閱讀的感受都是正面的,完全不會感受到痛苦,同時就也會很自然地再去找他的其他著作、相關領域書來看,擴大對知識的興趣。

英文學習&「適應輕鬆」:Krashen 的 I +1

會想寫這篇,其實是因為在看張修修 英語自學王教你用 AI 學英文,用科學方法和一點點錢,就能學好道地美語!,我又看到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概念

在訪談中,Michael 老師提到語言學家 Stephen Krashen 的 Input hypothesis

  • 該理論強調語言的學習應該要用 「I+1」的方式,才能建立「有意識的習得語言」
    • 意思是說,選擇的語言學習教材程度,應該要「在既有的語言能力上(I),多加一點點(1)」就好
    • 以聽力來說,如果聽力的教材太難(I+10),那其實聲音就只是從耳朵流過,根本沒有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 所以「不要跳級、不要好高騖遠」

看到這段,覺得這完全就是「適應輕鬆」的概念

都沒有人出來阻止我們追求痛苦

最後,「適應輕鬆」這個詞感覺很新,仔細想想,但其實也不陌生,就是「稍微跨出舒適圈一點」...等,可能都聽過的老生常態。

但會如此有體悟,是因為似乎我只有在跑步領域,才看到人們是認真在看待這個概念

比如說,在訓練時,教練會認真要求學生「不要超速」、「要配速」(因為很務實的,你跑太快,後面心律是真的會爆掉)如果超速時,可能就會被唸「要在慢一點」

  • 但是在學習領域,如果多偷學一點,幾乎沒有人會阻止你,大家會說「很棒,繼續往上學」,直到你遇到更難的障礙,討厭這個學科
  • 但是在工作領域,如果多偷做一點,也沒有人會阻止你,大家會說「那給你更多任務、挑戰」,直到你 burn out,然後討厭這份工作。

從沒有人教我們要「見好就收」,讓自己停在「下次想要繼續做」的狀態。

人們認為「慢慢來」、「稍微進步一點就好」是給真的程度不好、初學者、弱者的建議,並心想著「我那麼棒,可以多來挑戰一點」。於是,我們不停主動繼續追求下個痛苦,不停地「適應痛苦」,適應後就追求更大的痛苦,確實成長了,但卻也開始抗拒前進。

——但或許所謂「慢慢來」「稍微進步一點就好」並不是給弱者的安慰,而是給那些真的想變強的人,最快的捷徑。